Label
    Label

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

作者:发布日期:2017-01-04

淮河源于河南省桐柏山,东流经河南、安徽、江苏省至涟水云梯关(现属盐城响水县)入海,原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道,利多害少,河槽宽深。1194年,河决阳武,全流经古汴水由泗夺淮入海,黄河夺淮期间由于淮水受阻,潴积形成洪泽湖、高宝湖,沂沭泗潴积形成骆马湖、南四湖。随着黄河河床不断淤高,淮河下泄不畅,黄淮交替泛滥,淮河下游满目疮痍,水患频生。明、清两代治理黄、淮投入也极为浩大。潘季驯、靳辅等人提出“束水攻沙”、“蓄清涮黄”治水方略,大筑高家堰(即今洪泽湖大堤)1851年,淮水暴涨,冲毁洪泽湖三河口的礼坝,穿高宝湖、邵伯湖于三江营入长江,形成淮河洪水以入江为主的格局,三河口就此成为淮河洪水入江的口门。1855年铜瓦厢决口北徙,结束了长达661年夺淮历史,留下被破坏十分严重的淮河水系。

新中国成立以后,贯彻蓄泄兼筹,下游以泄为主的方针,随着对淮河洪水的认知不断深化,下游防洪工程围绕巩固利用洪湖拦蓄洪水、整治扩大洪水出路的总体思路,逐步规划建设。陆续进行了里运河复堤、洪泽湖大堤修培、加固三河堤防、入江水道整治、开辟分淮入沂工程。1991年大水后,国务院作出进一步治理淮河的决定,加固洪泽湖大堤、入江水道和分淮入沂等十九项治淮工程,同时,沿灌溉总渠北侧开挖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,1999年开工,2006年全面建成,并投入使用。淮河下游防洪体系,在各泄洪通道达到设计标准的基础上,使洪泽湖防洪标准从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。2003年分洪,降低洪泽湖水位0.26m(否则达16.43m,滞洪区需滞洪),2007年分洪降低洪泽湖水位0.37m,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

洪泽湖承泄淮河上中游的洪水,是淮河中下游结合部的综合利用平原湖泊型水库,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地和南水北调东线的调蓄水库。洪泽湖大堤保护区有扬州、淮安、盐城、泰州等十数座大中型工业城市,该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之一,工农业生产较为发达,是我国经济开发程度较高地区之一。区内水陆交通十分发达,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京杭运河纵贯南北。

入海水道除与入江水道、苏北灌溉总渠、分淮入沂等工程共同承泄洪泽湖以上的来水外,还兼顾渠北地区排涝。入海水道一期工程的实施虽然使淮河下游出路由13000m3/s16000m3/s扩大到1527018270m3/s,在洪泽湖周边圩区滞洪的条件下洪泽湖防洪标准从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,但洪泽湖作为一个巨型水库,现状标准尚达不到300年一遇的设计洪水标准,如遇100年一遇以上洪水,就要采取非常措施分洪。洪泽湖洪水出路规模偏小,特别是中低水位泄洪能力不足,蒋坝水位12.50m时,洪泽湖总下泄能力仅为6400m3/s,遇中等洪水时,洪泽湖水位明显偏高。且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建设滞后,难以及时启用。

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,是淮河流域防洪除涝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提高洪泽湖及其下游防洪保护区防洪标准的关键性工程,可使洪泽湖防洪标准提高到300年一遇。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是加快淮河中游洪水下泄、降低淮河中游洪水位、减轻淮河中游防洪除涝压力的重要举措。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使淮河入海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巩固,可减少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进洪机遇,为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调整创造条件。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可提高渠北地区排涝标准,为通航创造条件。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经济效益、生态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,对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。

 

 

  • Copyright © 2024 by 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
  • |
  • 皖ICP备05021023
  • |
  • 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云谷路2588号
  • |
  • 电话:0551-65707905,65707907